欢迎您访问西北师范大学永利集团88304官网!
当前位置:首页  中和论道  新闻速览
新闻速览
哲学沙龙—“中和论道”第六十九期:在读博士刘丽虹做“庄子之‘名’与他的哲学”学术报告

发布时间:2020-12-15

 

 2020年12月11日下午,由西北师范大学永利集团88304官网、中和集团、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和论道”第六十九期在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举行。本期主题为“庄子之‘名’与他的哲学”,由西北师范大学永利集团88304官网在读博士刘丽虹主讲,永利集团88304官网田希老师主持,各学院的众多哲学爱好者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。

 论道伊始,在读博士刘丽虹便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次讲座要讨论的三个问题:一、名实之辩产生的时代背景;二、庄子对名的考察;三、对超越名言之道的把握。

   在读博士刘丽虹首先介绍了“名实之辩产生的时代背景”。在春秋战国,社会政治领域发生着剧烈的变动和震荡,礼崩乐坏和宗法制度的解体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领域的混乱;在思想领域,新兴的知识阶层开始崛起,私学并起,百家争鸣,学术思想与政治权力不断在分离和纠缠。先秦时期的名实思想,以名”为核心,牵涉出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关系,在社会政治层面:如名礼、名法、名辩、名道等;在语言逻辑层面: 正名”形名”名分”等。诸子文献中,一般是作为名称名号名誉”等意义来使用。无论是哪个意义上的使用,这些含义都是从指称”现实之物这一基本含义引发出来的,所以对名”本身的性质、特点和作用的考察,要从名实关系入手。

 第二部分是“庄子对名的考察”。首先对名的意思、功能做出了解释,名的基本功能是称谓的一个对象。名实之辨笼统来讲,讨论的是概念词语与对象世界的关系。并在《逍遥游》《至乐》《齐物论》等文本中进行区分,并得出如下结论:1.对世界自身具有独立性2.人与对世界发生关系,离不开名与言3.名对物具有从属性。同时,指出其不及与偏差1.万物是循环生灭,变化无穷的,静态的名无法始终准确表达他,只能顺应其变化去表达他当下的状态2.名所指称的实,或有交叉和重叠,即一实多名现象,甚至本质相同的东西具有相反的名称3.出自人主观成见的名并不能保证一定与实相符,对实的指代性描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,有可能出现名不达实的情形4.命名行为本身对把握实造成的限制。

 第三部分是“对超越名言之道的把握”。以物为对象的名不可以在整体上把握世界,庄子进一步区分了名的形式和内容,考察了语言的表意功能,在言意之辨中寻找语言形式和意义、意念的关系,进一步讨论了名言与无名之道的关系。庄子从本体论出发,在道的前提下去考察言意关系,得出了两个重要的结论: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。道的存在无始无终,派生并作用于天地万物。它真实存在却难以言表。语言和表达能够传达一定的“意”,这是语言的可贵之处。可这“意”却不是从语言本身来的,而是从道而来。之所以言不能尽意,是因为意从道而来,而道是不可言的,语言在表意方面陷入了表达的困境。虽然庄子认为言不能尽意,言意又不能达道,但这并不是说言和意没有价值。虽然道不能直接以言论、以意致,但是可以通过寓言、重言、卮言这三种更能尽意的言说方式,来表述对道的体悟。当我们通过言的工具获得了形而上之意的体悟后,言说所能发挥的有限功能已经不能满足进一步的认识需求了,我们需要进入另一个更具有超越性的空间或者说境界,以心斋坐忘以神遇等方式达到虚静之境,在这样的自由超越之境中去独与天地精神往来(《天下》),在与道合一的状态下去感悟和体验道。

 在答疑环节,在读博士刘丽虹就“‘物之居’和’物之虚,是’居大还是’虚大”“意,名,实的关系”“意是否能够真正通过到实,以达到明证性”和“如何看待言对意的作用,庄子对言、语言的态度,庄子对小言、大言的态度”等问题同在座师生进行热烈的讨论。

 论道结尾,主持人田希老师为此次学术报告做了总结,田希老师认为,在读博士刘丽虹通过“提出疑问—根据文本—提供依据—给出理由”的形式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。